2015年3月31日 星期二

【活動紀錄─社工是勞工?原來社工也有工會!】

  
今年第一場「社工一起來運動」的講座,我們邀請到工會理事長沈後山,來與大家分享社工在籌備工運以及為社工勞動權益倡議的過程,並談談組織是如何運作而讓社工為服務對象的權益倡議不遺餘力的同時,也能起身捍衛自身權益,使社工擁有更好的勞動權益。



工會是什麼? 


  工會究竟是什麼?(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DW5X8vaN2A)而工會與公會又有什麼差異?簡單的對工會與公會進行分類,最大的差異在於組成人員,工會是由勞方組織而成,而公會則是由社工師共同組成,也因為身份的認定,所以公會的入會標準較為嚴苛,相較之下,只要是社工就能夠加入工會。工會所擁有的權力有以下三大點1.團結權─但至今公務人員、警察等皆屬於組織工會之例外者。2.團體交涉權─例如桃園教師工會,其目前有過半的桃園教師加入,而其也有權力及立場與校方進行協約討論,向校方爭取低年級之班導師不應該去指揮交通,這樣的交涉便是工會所獨有的權力。3.團體爭議權─也就是所謂的罷工權。
  沈後山整理了幾個社工常面對的議題,包括低薪回捐、工時長且採責任制、無加班費外補休會被取消、彈性工時、五一勞動節不放假、考試制度的排擠、社工人身安全等,這些都是社工無處發聲卻可能面臨的問題。沈後山分享了一位到澳洲當社工的朋友的經驗,那位朋友在面試後收到兩張單子,一張是詢問是否要加入工會,而另一張便是詢問基本資料,以方便為社工量身訂做辦公桌椅。由此可見得澳洲地區社工加入工會的普及性,以及社工所享有的權益。然而在台灣,工會的發展卻較為困難,一方面是社工對於工會的功能並未抱持太高的期待,另一方面則是社工工會將自己定位於社工群體的集結,藉此合力對抗不合理的社工體制。

社工工會發展歷史

  社工工會開始集結可追溯至1999年的921大地震之後,當年在災區成立了家庭服務中心後聘雇了許多社工,然而隔年卻因為選舉翻盤,使縣政府決定將服務的提供回歸給各地區公所執行,這樣的施政變動造成大量社工頓時失業,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因而開始有一群「漂流社工」開始醞釀組織工會。當時在社工群體中存有兩派聲音,一派認為當前社工對於自己的勞動權益尚未覺醒、時機尚未成熟,也沒有力量進行組織工作;而另一群「漂流社工」則在20079月,以黃盈豪為主組成社工工會籌備小組。
  一般來說,工會的組織會由地方開始發跡,而非全國性,但當年正逢值政黨輪替,因而嘗試在200851日籌組「全國社會工作者總工會」,試圖在政黨輪替的背景下獲得組織的發展空間,但後來效果不佳,於是組織開始反省如何增加工會的實力,於是開始進行社工社群的認識與聯結,例如,漂流社工、類社工、社工師法受害者聯盟、臺灣社會工作實務發展協會、中部精神科社工月會、高雄縣社會工作人員協會等各種既存的社工社群。在認識這些社群之後,在2009年開始舉辦交流活動,諸如「社工師考試同學會」、「社工水滸傳、社群好漢培力營隊」、輔大社工「聚會」等,終於鼓舞了更多人在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後仍能持續創立社工社群,拓展社工網絡。
  直至2010年,曹小妹事件以及台中縣母女燒炭自殺意外爆發,內政部部長江宜樺把矛頭指向社工不夠積極因而造成不幸,這樣的指責引發社會各界議論。於是,社工工會籌備小組與近三百名社工員於當年423日上街抗議,工會開始正式組織,桃園縣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20116月)、台北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20117月)、台中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2014年)開始陸續成立。

台北市社工職業工會


  目前台北市社工職業工會的成員都很年輕,這反映出了基層實務社工的斷層,上一代的熟手社工(實務經驗10年以上)其實相當少數,大多都已與體制和資方貼近。第一屆工會因為剛成立,所以比較沒有動能、還在摸索階段。目前是第二屆,希望能從基層做起,沈後山說,「我們覺得在社工界普遍很少談到勞資爭議的處理,同時也希望能夠創造經營更多社工社群的串連。其實很多議題還是要回到大家各自的戰鬥位置去處理,但社工工會可以共同陪伴、也是很好的夥伴,我們目前也在思考工會能夠更扮演什麼積極的角色。」
   目前工會夥伴大家各自在不同的領域實踐,沈後山自己在七年前和一群夥伴在萬華區創立了臺灣社區實踐協會;工會理事章思偉則是在宜蘭三星種田,嘗試在農村實踐社工;另一位理事田奇峰在桃園航空成反迫遷聯盟擔任秘書,在運動現場做組織工作。工會認為社工應該要有多元實踐社工的想像,工會的基調是踩在貼近基層、社會關懷、產業民主、互助自助的發展路徑,創造另一種激進、進步的社工實踐,例如,是否可能創造出社區經濟,共享資源、共寫方案,彼此自助互助,並在社區紮根,除了把工會定位在申訴服務、基層論壇、對外倡導、支持社群外,也樂見有更多社工學生或社工社群出現。沈後山分享,「社會運動當中其實最困難的是『人的改變』,但支持這個改變的人的關係及組織也很重要,這是制度改革、社會運動當中最珍貴、最核心的根本,那我們也希望工會的存在也能有這樣的能量支持更多的改變。」

問題與討論


  現場有夥伴詢問了目前加入工會的資格為何?學生身分是否能加入?會員的權利義務為何?而工會對於證照制度的立場為何?後山表示目前要加入台北市社工工會的方式為先提出申請,經過工會幹部與申請者共同釐清彼此理念便可加入,加入後則需要出席每月一次的例會,而目前工會的目標是讓會務正常、培育處理勞資爭議的人才、培育更多社工社群等。
  後山也回應了與證照相關的問題,他表示「工會是要團結大家的力量,工會才會有實力,不論有照或無照都能夠加入工會,但我們也希望要一起思考怎麼樣去面對很多的差異。」,所以工會的立場是非常基本的,希望能夠跟體制保持一些距離,以換取發展的空間。



  另外也有夥伴請後山分享了讓自己能夠持續工作的動能為何,後山表示其實遇到很多一開始對於當社工滿懷熱情,但是到大三、大四實習過後開始感到困惑,在這個過程中卻沒有人能夠給予支持、陪伴並一起回顧這些困頓。因此持續在社區蹲點、擔任工會理事長,希望能讓未來的新手社工進入工作場域時還能夠接觸到有經驗的社工,讓新的一代看的見希望,而工會的立場是希望真的想為社工發展扛起一些責任的人加入,再累積一些能量,才有改變的可能。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