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5日 星期一

【讀書會–服貿與長期照護產業】



這次反服貿運動引發了社工學生的熱情,卻也凸顯了社工在面對服貿議題的知識匱乏。當激情過後,如果要透過讀書會深化運動的論述,我們需要更多分析與討論。在面對長照納入服貿條例中,林萬億老師與王品老師的文章提供了反服貿就是反長照營利化與反長照商品化的論述,支撐了社工反服貿的行動。

但這些論述或許過度簡化現況分析與因應對策。例如,反對服貿是否就可以阻止長照的營利化?當營利化被簡化為經營者的屬性時,反對營利化就等於反對長照開放營利事業的投入,目前長照沒有開放營利事業加入,但是否長照服務就沒有被營利化思維所滲透?事實上,1998年開放三不條件讓小型養護機構可以免非營利法人立案即可營業時,長照服務實質上早已經開放營利事業的加入,現有小型養護機構已經超過一半都屬於連鎖性質,更說明長照資本早已進入資本大型化的趨勢。現在還以不開放營利組織做為阻止營利化趨勢的對策是否流於自欺欺人?我們需要分析長照營利化的趨勢是如何建構的。




在分析長照商品化與營利化的現象,我們需要理解目前長照服務的治理模式,因此本次選讀Knijn(2000)的文章,他從荷蘭的經驗有很系統性的介紹長照市場化。在台灣經驗上,選讀陳正芬(2007)對居家服務論時計酬制度的討論,讓大家可以知道居服制度的招標制度如何將服務與人力商品化,以致於不論營利或非營利組織得標後,都從成本計算重新組織長照服務的提供。

如果反對長照的營利化、商品化、或市場化無法以一眛地「拒絕」來回應,或許應該思考的是,現有長照體系是否準備好面對市場化之後可能帶來的衝擊?本次選讀加拿大McMaster大學社工系教授Jane Aronson針對2002年居服市場化之後,一家百年歷史的非營利組織VHA,在競標失敗後,被迫資遣超過300名居服員,超過一千名案主被轉案到其他機構的抗爭歷程。Aronson身為VHA的理事與社工學者,記錄了長照勞動者在市場化的長照體系內面對國家、雇主時,進行集體團結、協商與抗爭的無力與無奈。這樣的事件是否會發生在台灣?我們是否準備好面對這樣的體制?是這個案例可以帶領我們進入討論的方向。


本次讀書會由王增勇帶領,連結為當天讀書會的簡報: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1baZspT5FX6THhxZ2hETGlYLWc/edit?usp=sharing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1baZspT5FX6enAyTWNRNml3Z1E/edit?usp=sharing

本次讀書會的建議閱讀文本如下:

一、反服貿社工文章
「政府退場,金融進場:服貿對老人長照的影響」(2014.03.26@街頭民主教室) 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王品助理教授 演講稿
Part.1
http://taiwanswata.blogspot.tw/2014/05/part1.html
Part.2
http://taiwanswata.blogspot.tw/2014/05/part-2.html


二、林萬億的分析評論
http://taiwanswata.blogspot.tw/2014/05/blog-post_2933.html


三、長照市場化的荷蘭經驗
Knijn, Trudie. (2000). Marketization and the struggling logics of (home) care in the Netherlands. In Madonna H. Meyer (ed.) Care work: Gender labor and the welfare state. New York: Routledge.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1baZspT5FX6LTE0Rm1wbHdtZ0E/edit?usp=sharing


四、陳正芬,2007「台北市居家服務方案論時計酬適切性之研究」,《台灣社會福利學刊》6(1):93-129。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1baZspT5FX6Z3VvMkg1OWhqQm8/edit?usp=sharing


五、長照市場化後的關廠事件:2002年加拿大VHA非營利居家服務機構倒閉事件探討居家照顧服務員面對市場化的衝擊
Jane Aronson, Margaret Denton and Isik Zeytinoglu (2004). “Market-Modeled Home Care in Ontario: Deteriorating Working Conditions and Dwindling Community Capacity”. Canadian Public Policy 30 (1): 111-125.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1baZspT5FX6RC1XVElFZm8tNTQ/edit?usp=sharing

Jane Aronson and Sheila Neysmith (2006). Obscuring the Costs of Home Care: Restructuring at Work. Work, Employment and Society 20(1): 27-45.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1baZspT5FX6TTFxVEt1aFpOX3c/edit?usp=shar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