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6月8日 星期日

【525公民講堂:我的處遇計畫-陪案主上街頭】

講者:蔡中岳(地球公民基金會)


蔡中岳認為在新自由主義下的人們與土地,會因為一個個的觀光開發案、資金的引進、公共財進行開發與經營,而造成當地原來文化崩解。以花蓮海洋公園為例,開發案通過後,當地阿美族需把孩子帶到花蓮市上課,當地國小因此廢校,當地漁村文化無法下海捕魚了,阿美族文化完全被忽略。回到社會工作本質,所謂的助人專業者不就是要了解結構後採取行動嗎?但是當既有文化崩解時,社會工作者該如何為這個文化做事呢?

【525公民講堂:社工反服貿 在反什麼?】

講者:王增勇(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王增勇老師以「社工反服貿,在反什麼」為題,分享他對於服貿的立場,和他對於參與反服貿社會運動的學生,從教育上可以如何深化的反思。

【525公民講堂:服貿對台灣社會福利與醫療的影響】

講者:林萬億(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林萬億老師在與醫療體系對話後,修訂了「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對台灣社會福利與醫療的影響」此版本簡報 ,林老師從「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大事紀」做為開端,和與會者一同回顧了從1992年關稅暨貿易總協定至2014年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提交的歷史脈絡;接著向與會者報告「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中的健康與社會服務業」,其中第八項健康與社會服務業的內容,詳細說明醫療服務業、社會服務業等在協議中簽定的範疇(詳請見簡報檔)。

【長期照顧體系-機構式照顧 護理之家之我見我思】

作者:關心服貿的社工進修生 阿蘭朵


當我修讀社工專業的長期照顧相關課程後,在自己的實習經驗中接觸了以護理人員為主要的照護機構,以及有幸能有社工前輩們在機構的相關實務經驗分享,使我在短期間、便能理解大略的長照體系中的跨專業團隊合作的機構生態模式。…就國內目前機構現況而言,大多數業者已因為爭取機構利潤而犧牲了服務使用者權益,而政府相關單位尚且無有效監控機制來遏止社會福利機構業者以自身利益為優先考量的歪風,更遑論在開放中資之後的社福機構能為服務使用者提供什麼樣高品質的服務了。

2014年5月17日 星期六

【服貿x社會服務-自己的社服自己審】


服貿議題持續發酵,你如何看待「社會服務業納入服貿」呢?對於台灣未來的社會服務業,你有什麼想像呢?身為社會工作者/學生,我們又能如何參與這個議題呢?

「公民審議」有機會讓每一個關心服貿、關心台灣的人,集體討論此議題對我們的影響,並進一步形成參與者的共識與結論。

我們希望透過參與者事先閱讀相關資料,在活動的上午聽取專家或相關人士之意見,來了解服貿議題的相關知識與背景脈絡;下午再藉由對議題的了解,以平等的方式進一步與夥伴討論此議題,並且在最後彙整參與者意見,形成共識意見書。

邀請您一同參加!


2014年5月15日 星期四

【社會服務業與兩岸服務貿易之看法—將社會福利體制放上談判桌的荒謬】

  作者:李佩芳 博士生
國立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研究所




人口老化是一項老議題。「台灣應如何面對未來的高齡社會?」這個問題已然從1990年代末期不斷的提問至今。這15年以上的時間,台灣的政府、學界與業界對老人長期照顧當真毫無作為嗎?當然不是。從最根本「照護」還是「照顧」的討論、服務形式及發展的討論、稅收或保險來因應整體財務結構的選擇、各種失能需求的評估、不同類型服務供給量的預估、服務輸送面的城鄉差距討論與因應策略、資源不足問題、新型服務的設計與研議等,從1998年長照先導計畫前至今,這十數年來政府已然耗費大量的資源進行眾多學術評估、研究報告、執行計畫,一路走來,可謂亦步亦趨,篳路藍縷。


【社會工作者應知服務貿易協定】


作者:臺大社工系 林萬億教授




2014年5月5日 星期一

【讀書會–服貿與長期照護產業】



這次反服貿運動引發了社工學生的熱情,卻也凸顯了社工在面對服貿議題的知識匱乏。當激情過後,如果要透過讀書會深化運動的論述,我們需要更多分析與討論。在面對長照納入服貿條例中,林萬億老師與王品老師的文章提供了反服貿就是反長照營利化與反長照商品化的論述,支撐了社工反服貿的行動。

但這些論述或許過度簡化現況分析與因應對策。例如,反對服貿是否就可以阻止長照的營利化?當營利化被簡化為經營者的屬性時,反對營利化就等於反對長照開放營利事業的投入,目前長照沒有開放營利事業加入,但是否長照服務就沒有被營利化思維所滲透?事實上,1998年開放三不條件讓小型養護機構可以免非營利法人立案即可營業時,長照服務實質上早已經開放營利事業的加入,現有小型養護機構已經超過一半都屬於連鎖性質,更說明長照資本早已進入資本大型化的趨勢。現在還以不開放營利組織做為阻止營利化趨勢的對策是否流於自欺欺人?我們需要分析長照營利化的趨勢是如何建構的。


2014年4月27日 星期日

【「如何監督服貿:醫療與社會服務」人民議場】


我們不只在醫療站,還要走進我們的議場中。
邀請更多關心台灣醫療社福的朋友,一起來形成「如何監督服貿」的方向,並提出我們的「人民意見書」,作為我們持續監督兩岸服貿協議的力量。

主辦: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公醫時代、反服貿社工學生聯盟,台灣反醫療商品化聯盟、台大公衛研究生學生會


2014年4月21日 星期一

【讀書會–中國因素下的服貿與社會服務業】


Erik O. Wright在太陽花運動佔領立法院期間,曾經問議場內的同學一個問題:「如果今天臺灣簽署服貿的對象不是中國,而是其他國家;你們還會發動同樣規模的抗爭嗎?」

Wright的提問,提醒我們思考:「中國」到底是什麼?究竟是「利大於弊的經濟救星」?或是「挾帶統戰意圖惡魔」?還是「不願面對的房間裡的大象」?

我們到底對中國了解多少?「中國」資本,跟其他的資本有什麼不同?該如何理解「中國因素」對社會服務業的衝擊?從服貿事件之後,我們開始體認到,「中國因素」不但在過往的社工教育訓練缺乏深入探討,同時更是接下來台灣各種議題,不能迴避的重要面向。因此,反服貿社工聯盟的學生,決定發起自主讀書會,邀請大家一同來讀書充電、共同學習。

2014年4月10日 星期四

【社工夥伴 — 走進社會,我們不退場!】


親愛的社工學生與夥伴們:

過去的我們,對於國家沒有監督和補償機制的自由經濟、自由貿易、福利服務商品化等現實狀況可能有所了解,但卻鮮少開口發聲或是勇敢站出來,甚至沒有足夠的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起身反抗;但是,在這20多天中,社會工作、社會福利等各種不同領域的助人工作者、政策規劃者、學術工作者齊力團結,我們挺身而出,一起捍衛引領我們從事助人工作的信念與價值,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真實的目睹和揭露政府如何把福利服務邁向商品化的過程,但是我們也讓更多的人們聽見來自社工夥伴的聲音、看見社工夥伴的努力。

2014年4月6日 星期日

【對服貿產業影響評估報告-社會服務業的質疑與批判】


作者:周伯勳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 碩士



、以商品的概念來渴望解決社會服務之財務不足,將導致服務更不穩定

   我國小型⽼⼈與身障礙福利機構的不,應由政府與國內相關企業之捐贈嘗試改進,不應該將中國資之投入視為解決案。由於社會服務業追求的是「穩定」提供服務資源,由於中國與台灣屬於不同的國家,我們無法確定中國資的投入是否能長期穩定投入倘若不穩定,國內也無法即時提供緊急補助的資來維持運作,所造成的問題可能是⽼⼈無所終、身障礙機構無法經營下去的窘境。誠如評估報告所呈現,台灣國內⽼⼈機構的可收容比例60.68%,如果資的不穩定,將會造成34690名長輩的活。此外,機構式的服務單位受到資的影響相對較,雖然僅開放型機構、出資比例不超過50%,但其影響在國內、在機構式社會服務業卻是非常鉅的。


2014年4月5日 星期六

【服貿爭議之外的另一種可能思索】

 作者:林羿萱
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一年級 


服貿議題討論不斷,人都是會累的,又累又難過的時候會想家,這時候我想到了:我爸媽、我的外公外婆、和我自己的日常生活。


2014年4月2日 星期三

【政府退場,金融進場:服貿對老人長照的影響】Part 2


 作者:王品  演講稿2014.03.26 街頭民主教室 )
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二個問題:服貿引進的一股資金海嘯,瞬間灌入台灣的長期照顧,將會發生什麼後果?

 (1)服貿協議的開放清單第八項提到,「允許大陸服務提供者在台灣以合夥形式設立小型老人及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小型老人福利機構」是什麼?

(2)「小型老人福利機構」是什麼?

  在我國《老人福利法》第36條第2項規定,「經許可設立私立老人福利機構者,應於三個月內辦理財團法人登記。但小型設立且不對外募捐、不接受補助及不享受租稅減免者,得免辦理財團法人登記。」又《老人福利機構設立標準》第7條第2項規定,「小型長期照顧機構或安養機構,其設立規模為收容老人5人以上、未滿50人。」

  簡單說,「小型老人福利機構」實質上就是營利的公司,其存在是因為我國老人長照的法規趕不上現實需求,造成立法當時妥協於現實,讓既存的營利公司繼續經營,而有老人機構二元化的問題:一方面有「大型非營利(財團法人)機構」,另一方面有「小型營利(公司法人)機構」。

【政府退場,金融進場:服貿對老人長照的影響】Part1

作者:王品  演講稿2014.03.26 街頭民主教室 )
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政府退場,金融進場:服貿對老人長照的影響


我想用兩個問題來談服貿協議對台灣的老人長期照顧會發生什麼影響。第一個問題是:服貿開放第一波,為什麼是「醫療」與「老人及身心障礙照顧」最先被出賣?第二個問題是:服貿引進的一股資金海嘯,瞬間灌入台灣的長期照顧,將會發生什麼後果?

  第一個問題:服貿開放第一波,為什麼是「醫療」與「老人及身心障礙照顧」最先被出賣? 先從「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與台灣老人長期照顧的關聯講起。服貿協議「特定承諾表」(市場開放清單)上有12項(實質上是10項)開放部門:(1)商業服務業,(2)通訊服務業,(3)營造及相關工程服務業,(4)配銷服務業,(6)環境服務業,(8)健康及社會服務業,(9)觀光及旅遊服務業,(10)娛樂、文化及運動服務業(視聽服務業除外)(11)運輸服務業,(12)其他。

  其中最顯眼的是第八項「健康與社會服務業」,協議的內容是允許大陸服務提供者,與台灣服務提供者,以合資/合夥形式來台設立並營運三種服務:醫療服務、老人福利機構、與身心障礙福利機構。

2014年3月31日 星期一

【服貿協議對臺灣老人照顧的影響與危機】

作者:研究生 趙浩宏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2013 年六月,難以忘記,正當我與幾位教授老師討論台灣老年長期照護許久以來的諸多問題與改進建議的那一日,忽然稍來了令人震驚的消息。中華民國政府竟然在所有人民渾然不知的情況下與中國簽署了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並且其中還包含了長年以來學者與社會工作者們一直在防範商品化與營利化的社會服務業(老人及身心障礙者福利機構)。

【社工 v.s. 服貿專欄—多看多聽多思考】


2014年3月30日 星期日

【330社工站出來!社工vs服貿野台開講】


「反服貿社工學生聯盟」邀請大家在本週日(3/30)一起走上凱道,我們希望集結更多社工學生與夥伴們的力量,共同反對社會服務業納入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當中!

歡迎前來參與的朋友們可以先構思口號,並製作與本訴求相關的標語或看板(基本是只要跟訴求不背離,歡迎各學校或夥伴有自己的構思),當天會視現場活動情況再進行社工討論、短講等交流活動。

集合時間:3月30日 中午12:30
出發時間:3月30日 中午12:45
集合地點:國家圖書館正門口(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社工夥伴們,讓我們一起 — 站上凱道!反對服貿!


2014年3月28日 星期五

【討論服貿勿失焦 跳脫框架來思考】

作者: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 陳建州助理教授


這幾天有機會與大學生討論服務貿易協定,我持續地說「有人得利,就有人受損」這樣的經濟法則,強調「服貿協議實施後,得利與受損的清單與程度評估」是政府應該透明且充分傳遞給人民的訊息,並且要有所交代。然而,我們可以觀察到,持續這麼多天的抗爭,人民仍然沒有獲得這類的訊息,反倒是社會對於這次的爭議的討論失焦了。

【「衛福部失職 社會服務業應撤出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新聞稿與相關報導】


「衛福部失職 社會服務業應撤出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反服貿社工學生聯盟新聞稿

發佈日期:2014 年 3 月 27 日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開放中國資本來臺,投資社會服務業的老人及身心障礙者福利機構,對此,「反服貿社工學生聯盟」感到極大不安。一旦開放社會服務業納入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我國社會服務業將加劇服務商品化,進而加劇貧富階級落差。同時,中資入侵將危害社會服務業的專業自主性,由他國資本決定社會服務品質與取向。我們對這樣的現象甚感憂慮。

因此,我們的訴求是:衛福部應在兩岸協定締結條例的監督規範下,負起向行政院重啟談判之責,表明拒絕將社會服務業納入經濟協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