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5日 星期五

【讓我們一起把社工做大,好嗎?】

作者:顏采宜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
(照片為8/14反服貿社工學生聯盟與台灣其他組織以及香港的夥伴們之合照)

摘要:

在台灣,我們所想像的社工是什麼樣子呢?社工該不該碰政治、社工該不該碰經濟、社工該不該碰環保、社工該不該碰勞動、社工該不該碰人權.........,或許有些人會說只要是人都應該碰這些議題,但回到社工身分上,我們是否覺得自己更應該碰這些公共事務呢?
每個人心裡的社工有很多樣貌和不同,或許我們可以把社工做更大,那個我們當初選擇這條路的初衷,「就是要讓社會更好」,我們堅信這個社會會因為我們的工作而有改變,一點一滴朝幸福美好走去,如果我們彼此連結起來,當一個真社工,一邊不向結構低頭、一邊更貼近社區與人,真正的和弱勢者站在一起,讓我們一起把社工做大,好嗎?


全文:

昨晚(8月14日)反服貿社工學生聯盟的夥伴們和公民組合的楊宗澧、地球公民基金會的蔡中岳、原住民深耕德瑪汶協會的黃盈豪聚在一起聊了好多,猜猜他們都是誰來自哪裡?很有趣,他們都是來自社工背景的社區組織工作者,做環境、做政治和人權、做部落,他們和你我所想像的社工樣貌相似嗎?我們和一群來自香港在做「社工復興運動」的朋友們交流了很多,談了社工對自我的認同、社工教育、社工專業等議題,香港的朋友說在香港社工跟倡議是很自然的在一起的,因為在他們的教育裡,從來都覺得社工有倡議這一塊,在台灣呢,我們所想像的社工是什麼樣子呢?社工該不該碰政治、社工該不該碰經濟、社工該不該碰環保、社工該不該碰勞動、社工該不該碰人權.........,或許有些人會說只要是人都應該碰這些議題,但回到社工身分上,我們是否覺得自己更應該碰這些公共事務呢?

在發經濟補助時,我們是否願意進一步去思考他以及他的家庭為什麼窮?為什麼永遠脫離不了貧窮?在做長照服務且看見急迫性和資源缺乏時,我們是否願意進一步去思考資源為什麼不足?被誰瓜分了?被誰控制了?當長照社工都知道社區如此重要時,我們是否願意進一步思考,是什麼讓這件事做不起來?當我們做青年外展時,看見因為父母工作時間長和不穩定而沒人在家,因此不願意回家的青年時,我們是否願意進一步思考他父母為什麼工作這麼不穩定?當我們在做新移民服務工作時,我們是否願意進一步思考,這些新移民是在什麼脈絡下進入台灣的?他們所遇到的困境是否有什麼樣的類似性?而這些是起因於什麼結構因素?當我們看見父母因為婚姻和感情關係的拉扯而對小孩出現影響時,我們是否願意進一步思考這當中性別的影響?這社會如何因為性別複製了更多不平等?當我們看見部落中青年不斷出走而有嚴重的照顧問題時?我們是否願意思考為什麼青年要出去?當我們看見社區中的人與人信任越來越少時,我們是否願意看見是什麼在當中悄悄改變我們?什麼無形的東西進來了,做了什麼?當我們看見每一個服務對象和他的家庭與社區時,我們是否願意進一步看見這些處在社會的哪一個位置?而這個位置是怎麼出現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怎麼形成這樣的狀況的?

身為社工,我們是否願意每天花一點點時間進一步思考?或許好難好難,也或許沒有一定答案。但社工一直是最有機會和最常與這些人每天相處的工作,大概除了他們自己,沒有人比我們更知道這些人是怎麼過生活的了,而這些東西背後的答案和我們每天看到的新聞有沒有什麼關係?我們願意思考然後花一點時間和身邊的人討論?有機會看見公共事務、聽聽政治、了解台灣歷史脈絡、知道更多資源分配的議題時,我們是否願意多花一點時間去想到他和我們服務對象和服務內容之間的連結?而做政策和倡議的社工們,是否也願意進一步看見與進入草根和社區?

社工有好多樣貌,倡議、直接、政策、方案、研發,每個人心裡的社工有很多樣貌和不同,或許我們可以把社工做更大,讓每一種不同的社工都連結起來,更了解彼此之間,更了解公共事務、更了解社區和服務對象,就好像拉肚子時,我們不只解決擦屁股,還進一步思考為什麼拉肚子,把這些聲音和可能拿出來討論,而當研究拉肚子的社工找到原因時,需要更前線的社工一步一步去找到拉肚子的人,把方法套用進去,把政策貫徹,而這彼此之間的合作,最需要的就是,我們認同也了解彼此,我們不忘記且願意想起來,那個我們當初選擇這條路的初衷,「就是要讓社會更好」,當沒資源沒人管、沒人理時,我們不失望,願意進一步去思考和多談論這些東西,當這社會只追求經濟成長時,我們願意不斷的和身邊的人談論不應該犧牲社會最弱勢者的信念?我們堅信這個社會會因為我們的工作而有改變,一點一滴朝幸福美好走去,如果我們彼此連結起來,當一個真社工,一邊不向結構低頭、一邊更貼近社區與人,真正的和弱勢者站在一起,讓我們一起把社工做大,好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